水产养殖知识看这里:http://www.qw99cn.com/Technicalservice.asp?borderid=13
1、钟老师好,请问浓水,就是透明度低的水,比如低到10cm,这样的水有人说是藻类老化的水,容易倒藻。我想问一下处理这样的水,如果用菌去和藻类抢夺营养,固然能提高透明度,但本身这些藻类就容易倒藻,用菌后会不会因为营养缺乏倒藻更厉害啊?还是说应该先补肥来让这些藻不倒藻呢?谢谢
您好,您提的问题非常好,是的,这种浓藻水中,其实各种藻相都有的,有劣质藻也有优质藻,我们就是要想办法达到三个目的:
第一步:要先把死藻去除,或沉降处理,让水体透明度提高一些,以利于后续的培藻,如果是蓝藻为主的浓藻水,则先分解或沉降死藻后,还是要泼洒一些腐殖酸钠之类遮阳的物质(其实同时腐殖酸钠也提供了一些微量元素矿物质等),让有益的硅藻和绿藻选择性地培养起来,因为蓝藻喜欢强光,所以要适当遮阳处理;
处理蓝藻、浓绿藻、裸甲藻之后的转藻操作
蓝藻泛滥或浓绿藻水,其本质上是单一藻相(即蓝藻)占绝对优势的一种特殊现象,其他优质的藻相被抑制,所以,造成蓝藻一家独大,我们的方案肯定需要打破这一局面,意思就是必须达到藻相多样化的目的,才能从根本上限制蓝藻继续泛滥下去;
首先需要关注磷酸盐这个指标,蓝藻泛滥,一般出现两个极端,即要么是磷酸盐含量缺乏(例如低于0.05ppm),要么是磷酸盐含量极高造成(例如高于0.5ppm以上);
首先要清楚,作为养殖行业,磷酸盐含量是极少达到0.5ppm的超高水平的,即便是我们基地的超高密度工厂化养虾,而且是不换水的工厂化循环水养虾,磷酸盐的含量从头到尾,也不会超过0.25ppm,在正常的范围内,所以,水产养殖行业,出现蓝藻时,往往是磷酸盐极度缺乏;
蓝藻具有较强的解磷功能,但它解磷是为自己服务的,它自己解磷(将无效磷例如磷酸钙,转化成有效磷)为自己服务,并不会为其他的藻相服务,此时水体中缺乏磷酸盐,往往反而成了蓝藻泛滥(一家独大)的有利条件了,因为水体中严重缺磷,造成其他优质藻类无法生存,而蓝藻有较强的解磷功能为自己所用,所以,蓝藻往往一家独大;
所以,建议您有蓝藻颗粒时,先用水博士的检测试剂检测一下水体中磷酸盐的含量,如果确实磷酸盐含量在0.05ppm的水平甚至更低的水平,那建议您立即补磷,即:
第一步:补充磷酸二氢钾(99%含量的那种可溶解性的)和补充微量元素同步:补充量为500克/亩,第二天再检测磷酸盐含量,如果还很低,则第二天继续泼洒磷酸二氢钾500克/亩,第三天再检测,不够再补充,直到补充到磷酸盐含量达到0.1ppm为止,此时,或许可能,蓝藻的事就解决了,藻相多样化的目的就达到了,其他优质藻相也长出来了;蓝藻也会被压制下去了,但前提条件是水体得有优质藻相的藻种存在,以及不是静止的水体(开水车促进水流动),以及微量元素足够(建议再补充一次微量元素产品);
补磷补微量元素之后,你会发现,水面上大量的死藻不见了,水质更为清爽了,氨氮/亚盐也更好处理了;
第二步,稳固水质,保持藻相多样化,保持磷酸盐不高不低,用“强微水灵翠”:
⑴ “强微水灵翠”的活化:用“强微水灵翠”500克/亩+红糖500克+水10公斤;浸泡活化1-5小时,或充气活化5-12小时后及时泼洒使用;
在藻特别浓的情况下,最好每隔3-7天再用,连续使用,只要是大太阳的晴天,就每隔几天用一次,虽然成本看似很高,但可保持水质清爽,鱼虾健康-活力-和采食量有保障,对虾生长旺盛,这是“强微水灵翠”的特点,甚至要一直用到出虾为止;
如果遇到阴雨天气,没有太阳,则可以暂时停用这个产品,待下次天晴大太阳,藻类又浓起来后,还要继续使用下去;
注意事项:降低“强微水灵翠”使用成本的方法:
如果嫌成本高,可以采用扩培的方法,例如“强微水灵翠”1包+“强微水产苷”1瓶+红糖20公斤+水300公斤,充气培养1天即可用,平时密封保存,成本才0.55元,每亩泼洒25公斤以上,隔几天用一次;这样每次使用的成本会显著降低,成本只需要上述方法的1/3左右;
更为详细的处理蓝藻-裸甲藻-浓绿藻的资料看这里:http://www.qw99cn.com/show.asp?newsid=6663&cateid=127
⑵ 然后接着用“乳酸菌泡肥”来转藻操作
以上浓绿藻、蓝藻或裸甲藻,处理完毕后,或也可在处理过程当中,就开始使用以上几种“乳酸菌泡肥”,所谓的“乳酸菌泡肥”,可以用市场上的氨基酸肥水膏或用我们的“强微培藻酵素”1-3公斤/亩 + “强微靓水素”500克/亩 + 红糖1公斤 + 水20公斤左右,浸泡几小时后泼洒;可比较容易转化成优质的藻相;
其原理是,乳酸菌含量高的水体,往往伴随着优质的硅藻和小球藻相;
.jpg)
2、钟老师好,还有,就是有的技术员推荐在浓水的情况下补肥,认为能促进新生藻类的生成,形成良好的肥水,而肥水的络合作用是可以自然形成透明度良好的水色的,这种情况下施肥反而会降低水体透明度,请钟老师讲解一下这个看法,谢谢
您好,您说的情况可能是氮磷比失衡的情况,这种情况往往补充磷肥来处理,另外在浓藻水的情况下,盲目的补肥是不行的,所谓盲目,就是不分不分青红皂白的,只是加肥而已的,不过脑子的操作,这是不行的;因为这样,可能的结果是补下去的水肥,被劣质藻相利用掉了,反而更糟,水越来越差,因为水肥是所有藻相都会吃的,并不是说补下去的肥,只培优质藻,不培劣质藻,这种想法是错误的,我们要做的就是先控制劣质藻,营造优质藻相所需要的水环境,再来补肥;
如前所述,我们要掌握好以下几个原理:
1、象蓝藻类的浮性比较强,所以,我们可以考虑用絮凝剂的方法沉降它,而象优质的硅藻类,是有底栖硅藻的,在下层也可以培育起来,所以,沉降其实也是一个可以借鉴的方法;与此同时,络合沉降法,还可以络合藻毒素,并清理表层的死藻,以利于下一步的培藻操作;
2、蓝藻甲藻之类的,都喜欢碱性高一些,PH高一些,这也是我们为什么老是强调要“乳酸菌泡肥”的一个重要原因,哪怕碱度减少一点点,就可形成藻相易主的局面,向优质藻相发展的局面,这也是为什么“发酵碳肥”“发酵氮肥”更好的重要原因之一;
3、优质菌相往往是和优质藻相能共存的,多年的实践证明往往它们就是共存的,不要担心大量用菌会造成营养竞争,碳源和氮源是不会有竞争关系的,藻相要的碳是二氧化碳,菌相要的碳是有机碳水化合物,而氮源则在高密度养殖池塘中,永远都不会缺,竞争的只是微量元素,因为菌和藻都需要微量元素矿物质等,但土塘的关系不大,因为底泥中有大量的微量元素,主要是铺膜池和高位池和工厂化,要定期补充点复合微量元素,但若要快速培藻的话,还得氨基酸和小肽,这需要优质的氨基酸和小肽,池塘中的氮氮虽然也是藻相的氮营养之一,但远远不如氨基酸和小肽来得快,特别是优质动物蛋白源(不能是羽毛和毛发和蹄角等角质蛋白原料)制作的优质氨基酸和小肽产品,如强微培藻酵素就是这种产品;
所以,在您处理好了水环境的前提条件下(如第一步完成了络合沉降,或用“强微水灵翠”连续坚持处理几次后,水比较清爽后),此时就必须迅速,或快速培藻了,此时就不能依靠水中的氨氮来做藻相氮源了,就要用一些优质动物源氨基酸小肽产品,如强微培藻酵素,来迅速培藻,快速利用这些创造好的优质水环境,来选择性地培育优质藻相;说到底,就是迅速争取时间,不要让好不容易创造好的环境,再磨磨蹭蹭的来肥水,就是要快了;
4、优质的藻相培育好了,水的透明度自然会好转,在菌相的作用下分解有机碎屑,提高透明度,藻相紧接着利用菌相分解好的小分子营养物质,形成有序的生物体,水中无序的有机碎屑,转化成有序的藻相生命体,这本身就是一个让水透明度提高的途径,除非藻相太浓厚了,开始有死藻颗粒物产生,水才不透明;在这里,在处理浓藻相水的情况下,菌和藻是合作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