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本站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中文繁体
 
   
     微信公众号(强微铁三角养水)
微信公众平台:强微铁三角养水
微信公众号:qwtsjys
扫描此二维码关注我们
扫描此二维码关注强微铁三角养水
     微信公众号(畜禽版)
微信公众平台:宜春强微生物畜禽版
微信公众号:qwswxq
扫描此二维码关注我们
扫描此二维码关注宜春强微生物畜禽版
     论坛登录
     网站公告
      本网站为饲用乳酸菌特别网站,专门针对高端市场(饲料厂,大型养殖场,下游微生物添加剂公司)而开发的产品及应用网站,首先推出的产品将为乳酸粪肠球菌及其复合产品(复配芽孢杆菌,酵母菌等)
     每篇文章下面的网友评论只显示5条,要想看全部评论,请点击网友评论框右上角的“更多”
     养殖知识文章点击排行
 您的位置:首页养殖知识养猪技术其他 》(免疫)猪群免疫和猪场疫苗应用基础知识
     搜索帮助 更多选项
  热门搜索: 光合细菌 发酵床 保健液 发酵豆粕 饲料配方 发酵床养鸡 豆渣 发酵潲水 保健液制作 蛋鸡 潲水 发酵豆渣 木薯渣 鸡粪 活力优水泰
(免疫)猪群免疫和猪场疫苗应用基础知识

2010/9/23 16:09:30   文章来源:转载   作者:周绪斌 丹尼   浏览次数:32442
【字号:  
双击鼠标
自动滚屏
周绪斌  丹尼
海博莱生物大药厂北京代表处  北京  海淀区  100086
 
    本文主要介绍免疫基础知识:现代养猪不得不承认,疫病仍是制约猪场经济效益的重要因素;特别是近几年高致病性蓝耳病、猪呼吸道病综合征给猪场带来重大威胁,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这一切都提示我们,依靠治疗疾病来保证猪群健康往往为时已晚,很多情况下甚至无能为力。
    如何在现代化、集约化养殖条件下维持健康生产?如何在动态、开放的市场中获取利润并保持猪场竞争力?毫无疑问,免疫预防是最重要的工具之一。在规模化养殖体系下,只有加强科学和系统的免疫预防、增强生物安全体系、提高饲养管理水平才是真正的解决方案。
    本文将就猪群免疫和猪场疫苗应用的相关主题做一综述,并就当前主要疾病的免疫方案进行探讨。
 
疫苗免疫的目的
    免疫的目的是通过给健康动物接种一定量的微生物(比如病毒、细菌、支原体等),激活动物的防御体系,使被接种的动物在以后受到同种病原感染时,免疫系统能迅速有效地产生免疫反应,清除病原或减轻受病原攻击时疾病的严重程度。因此,免疫接种是为了建立动物的主动抵抗力,防止动物发病,而不是阻止感染。
    编者注:建立主动免疫体系的同时,如果能同时配合使用免疫增强剂如细胞因子药物,中草药制剂,则效果更佳:http://www.hl99cn.com/show.asp?newsid=1793&cateid=33
 
免疫反应的类型
    猪体接触外来病原后会产生免疫反应,为便于理解,通常将免疫反应分为以下3种类型。
2.1  体液免疫
    体液免疫是指动物接触病原后,病原刺激机体的淋巴细胞产生抗体,主要是IgG和IgM。这些抗体通常能够通过特定的免疫学方法如凝集试验、ELISA、免疫荧光试验等进行定性或定量测定。
    抗体能够对侵入机体屏障系统的病原产生抵抗作用。需要指出的是,这些抗体虽然能够通过血清学方法进行检测,但是并不代表机体的保护水平。
    病原的种类不同,抗体产生的时间也存在较大差异。通常情况下,接种疫苗或田间感染后2~3周即可产生抗体,但有些病原感染产生抗体的速度则非常缓慢,比如肺炎支原体感染后要4~6周才可能检测到抗体。
    母猪分娩后其初乳中含有高滴度的IgG和lgM抗体。
 
2.2 黏膜免疫
    黏膜免疫又称为局部免疫,肠道、产道、呼吸道以及乳腺表面等处黏膜形成物理性屏障,阻止动物被感染;
    黏膜表面底层的淋巴细胞能够分泌抗体slgA,与吸附于黏膜表面的微生物发生反应。因此,黏膜免疫在对吸附于机体黏膜的病原的免疫预防中起重要作用,如黏附于肠道表面的大肠杆菌、胞内劳森菌、流行性腹泻病毒、传染性胃肠炎病毒和经呼吸道传播的伪狂犬病病毒等。黏膜免疫的抗体水平通常不能直接通过血清学方法进行检测。
 
2.3  细胞免疫
    细胞免疫可能是机体免疫系统中抵抗病原最有效的组成部分,特别是对于某些病原感染,如蓝耳病病毒感染、肺炎支原体感染等尤为重要,细胞免疫往往需要几周的时间才能达到峰值,通过常规的血清学方法无法进行检测。
 
母源抗体
    了解猪的母源抗体对于我们理解和实施猪群免疫非常重要,因为猪与人的免疫系统不同的是,猪的循环抗体如IgG、IgM不能通过胎盘直接由母体传递给胎儿,因此新生胎儿对任何病原的侵袭都非常敏感。
    母猪的初乳中通常含有高滴度的母源抗体,仔猪在出生后12~24小时能够完整吸收这些抗体。
    母猪产前免疫的目的:在母猪分娩前进行疫苗注射能够提高特定病原的初乳抗体滴度,使仔猪得到更好的保护。母猪产前免疫的目的是为了提供更高滴度的母源抗体保护仔猪,而不是为了保护母猪。
    母源抗体水平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降低,如果受到病原的攻击则消失更快。虽然母猪可为新生仔猪提供母源抗体,但是母源抗体的保护时间受到诸多因素的限制,这些因素包括母猪的泌乳能力,仔猪吸取母源抗体的数量、日龄,母源抗体的滴度,仔猪所受的病原感染压力以及病原的种类等。
    特别需要注意的是母源抗体还能够干扰仔猪对注射疫苗的免疫应答。比如猪瘟疫苗的免疫很大程度上受母源抗体干扰,如果母源抗体水平较高,4周龄前免疫猪瘟疫苗通常出现免疫失败;猪细小病毒母源抗体可以维持很长的时间,甚至在6月龄前注射细小病毒病疫苗也会受到干扰。而对于以引起细胞免疫为主的疫苗,母源抗体的干扰作用要小很多,比如肺炎支原体疫苗,在制定免疫程序时应充分考虑这些因素。
    当然,最好能定期监测母源抗体水平以选择合适的免疫时机,仔猪的免疫并非越早越好。
 
疫苗免疫的保护目标
    虽然田间猪群会接种相应的疫苗,但是不同疫苗的保护目标是不同的,这也是我们制定免疫程序和选择免疫时机时应充分考虑的,通常包括以下几种。
    (1) 保护注射疫苗的动物本身,如猪支原体肺炎疫苗、回肠炎疫苗;
    (2) 通过免疫母猪保护胎儿,如细小病毒病疫苗、乙型脑炎疫苗;
    (3) 通过免疫母猪产生母源抗体保护仔猪,如大肠杆菌病疫苗、梭菌病疫苗、萎缩性鼻炎疫苗、副猪嗜血杆菌病疫苗、传染性胃肠炎—流行性腹泻疫苗;
    (4) 既保护母猪也保护仔猪,如伪狂犬病疫苗、猪瘟疫苗。
 
疫苗的类型
    根据疫苗中病原的存活状态以及物理形态可将疫苗分为不同的类型。
5.1  活苗
    活苗也称弱毒疫苗,其中包含的病原体可以在体内复制。
    疫苗最初来源于非致病性病原体或者是强毒力病原体经致弱后制备的,如蓝耳病弱毒疫苗是强毒经细胞传代致弱而成,猪瘟弱毒疫苗是强毒经兔体传代致弱而成。
    通常活苗的免疫原性强于灭活苗,活苗能够刺激机体产生局部免疫,类似于自然感染。但是活苗也存在一定的危险性,可能从注苗动物传播给未注苗动物;另外活苗在田间使用时可能毒力返强从而致病,比如人们就对蓝耳病活苗安全性表示担心。但通常情况下,商品化疫苗在注册上市前都必须经过严格的毒力返强试验以保证其安全性。
 
5.2 灭活苗
    灭活苗又称死苗,其中包含一定剂量的完整病原体,或病原体的某个部分或病原体产生的毒素。
    由于其中的病原体已经失活,因此,注射疫苗后不会导致发病,虽然某些时候毒素可能会产生一些副反应,但通常不会有病原毒力返强或散播病原的风险。
 
5.3  疫苗佐剂
    商品化疫苗中除了病原微生物之外,还包含非特异性的免疫刺激物,即佐剂。
    佐剂的种类包括氢氧化铝、矿物油、维生素E、多聚合成树脂、左旋咪唑、蜂胶等,这些物质注射到猪体内后不同程度地刺激免疫系统,当然不同佐剂对注射部位的局部反应也各不相同。液态佐剂通常包括水性佐剂、油性佐剂、水包油佐剂(包含抗原成分的油滴悬浮于水中)、油包水佐剂(包含抗原成分的水滴悬浮于油中)。   
    佐剂的选择取决于疫苗的种类和特定疾病的防控要求。由于不同的微生物的抗原性大相径庭,因此对佐剂的要求也不同,比如细小病毒有极强的抗原性,其免疫力将持续很长时间,对佐剂无特殊要求;
    猪瘟病毒、伪狂犬病病毒通常也无需特殊佐剂,生理盐水稀释疫苗抗原后即可注射;而猪肺炎支原体免疫原性很弱,田间感染和发病进程也非常缓慢,如果没有佐剂辅助,其免疫刺激作用相当微弱,因此对佐剂的要求也更高,通常需要特殊佐剂甚至是复合或多重佐剂来提高抗原的缓释作用并增强猪体非特异性免疫力。
    活苗通常以冻干的形式保存,使用时需要用特定溶液重新溶解,因其溶解后很快失活,所以溶解后要立即使用,而灭活苗则可打开回温后直接注射。灭活苗只能保存在2℃~8℃,不可冷冻。
 
疫苗使用方法
    注射通常可采用皮下或肌肉注射;注射部位可以在颈部或后躯,但是基于肉品安全和屠宰定级的考虑,较多采取颈部注射;注射时注意不要注射到脂肪层
    皮下注射部位在耳部与头部连接部位皮下,采用较短的针头(15~20毫米)。肌肉注射时采用耳根后部肌肉深层接种,根据猪的体重选择不同长度的针头,仔猪用15毫米,母猪用40毫米。
    对于群体使用的口服疫苗,应注意保持疫苗的活性。如果使用活疫苗(如胞内劳森菌),水中的一些消毒剂(如氯)可使疫苗失活,此时应采用无消毒剂的水。
 
疫苗保存与注射的相关事项
7.1  疫苗保存
    所有的疫苗都应妥善存放并由专人负责管理,远离儿童,置于低温,冰箱最好加锁,随时监测冰箱的温度,避免阳光直射及温度波动。有一些油佐剂疫苗特别黏稠,使用前应稍微回温,以利于通针,同时避免对仔猪的温度刺激。
 
7.2  注射器
    少量的动物可采用一次性注射器,但是要注意有些油佐剂疫苗会与硅胶发生反应,影响注射器的重复使用,此时应选用无硅胶活塞的注射器。大批次猪群应使用自动连续注射器,每批次疫苗注射间隔应清洗、消毒、干燥,注射器内不能残留水分、乙醇或其他消毒剂,特别是用于活苗的注射。
 
7.3  针头
    应根据猪的体重和年龄以及注射方式选择合适的针头,在可能的前提下针孔尽量小一些,针头应消毒并且锋利。仔猪可以每窝使用1个针头,不同窝间应更换针头;对不同猪群,通常5~20头猪换1个针头,各圈使用不同的针头。针头给动物接种后绝对不能再用于抽取疫苗,这将污染疫苗;如果疫苗包装量较大,可用一根专用清洁针头吸取疫苗,而用不同的针头给动物接种。
 
7.4  环境卫生与猪群健康
    疫苗注射时一定要注意环境卫生,不要在明显受粪便或泥浆污染的部位注苗。疫苗只能接种于健康猪群,给发病猪接种疫苗不仅浪费,而且还可能会产生副作用,给处于潜伏感染期的动物接种疫苗会导致副作用甚至发病。
    分娩前后各1周最好不要接种疫苗,此时猪体激素水平的改变可能会干扰机体对疫苗的反应。如果接种疫苗时发生过敏反应,相应的治疗措施一般不会干扰免疫应答,但在接种活的细菌性疫苗前后各3天不要应用抗菌药,如果猪群发病需要治疗,可等其康复后再接种。
 
7.5  联合注射
    现在有许多联苗可以一针注射预防多种疾病。另外还有一种情况是猪场应用疫苗种类较多,在某段时间内需接种多个不同的疫苗。通常不要同时接种多个疫苗,如果试验证实某些疫苗可在猪的不同部位同时注射,方可采用联合注射,这样可以减轻劳动强度,减少多次保定对猪的应激。但是要尽量避免将两种疫苗混合注射,除非有试验证实可行。另外,即使不是同时注射疫苗也不要在同一部位注射不同的疫苗。
 
7.6  免疫剂量
    疫苗瓶标签上的注射剂量是经过严格的试验验证、并经注册的有效剂量,通常是1头份,因此应严格按照说明书执行。增加剂量并不一定会加强免疫效力,有可能会引起副作用,而且造成浪费,猪场常犯此类错误,任意加大注射剂量。当然如果疫苗质量欠佳则另当别论。而注射剂量不足则由于免疫刺激不够而影响免疫水平。
    大多数疫苗需要注射2次,间隔时间通常为2~6周,间隔时间太长或太短或只注射1次都会导致免疫失败。
 
7.7  疫苗的反复使用
    所有开封及使用过的疫苗剩余部分都应废弃,因为疫苗一旦使用后,可能会受到细菌或其他病原污染;真空破坏后瓶中空气增加,导致疫苗抗原和佐剂发生氧化:而疫苗在室温和低温间反复循环也容易导致抗原失活;活苗重新溶解后将很快失活,通常不超过3小时。使用过的疫苗瓶和一次性注射器都应及时清理弃除,并作为医疗垃圾处理。
 
7.8  免疫时机的确定
    把握免疫接种时间的一个最基本原则就是应在田间感染发生之前接种疫苗,这样可以保证疫苗接种后机体有足够的时间来产生免疫力,通常可以通过全群的血清学监测来确定。
    注意疫苗标签上的注射程序和使用禁忌,比如日龄的限制以及能否用于妊娠母猪。集约化、规模化养殖场中,疫苗免疫是预防疾病的重要手段。疫苗免疫可以使整个猪群建立群体免疫力,因此我们在检测时通常用阳性率来衡量免疫效果,而不是仅仅关心个体抗体滴度的高低。
 
7.9 安全性
    注射疫苗时应非常小心谨慎,接种猪应预先保定,以防止操作者受到伤害,尤其是某些油佐剂,不慎注入后会产生较严重后果。如果不小心误伤,应立即送医院进行处理。
 
7.10  疫苗副反应
    通常所有合法注册的疫苗用于健康动物接种都应该是安全的。但在某些情况下,如天气、应激、注射器、潜在感染等因素会导致疫苗注射后动物出现精神沉郁甚至发热等症状,还可能包括注射部位的局部反应(尤其是油佐剂疫苗,或者注射部位局部污染导致感染),严重的甚至引起母猪流产、休克。此时应准备抗组胺药物或抗热药物及时治疗,并采取措施减少应激。
 
7.11  疫苗接种记录
    猪场注射的所有疫苗都应有详细的记录,包括疫苗的批次和用法、每次注射的时间、剂量、猪群、数量、反应以及疫苗批号、生产日期、有效期,以便在免疫失败或者出现副反应时可及时追踪。
 
7.12  免疫失败的原因
    虽然接种了疫苗,但猪场还是会经常发生免疫失败,其可能原因如下。
    (1) 猪群疾病诊断错误,导致疫苗种类选择错误,比如蓝耳病引起的繁殖障碍接种伪狂犬病疫苗当然不会起作用,副猪嗜血杆菌引起的脑膜炎、关节炎接种链球菌病疫苗也不会起作用;
    (2) 猪群疾病是由多种因素造成,比如营养、应激、其他病原混合感染等,这些因素可能占主导作用;
    (3) 疫苗保存、运输、使用、剂量错误;
    (4) 猪群存在免疫抑制,饲养管理条件恶劣,感染压力过大;
    (5) 疫苗缺乏交叉保护作用,血清型或疫苗株不合适,比如蓝耳病疫苗、链球菌病疫苗:
    (6) 疫苗质量不佳,抗原含量不足。
 
猪场常见疾病的免疫
8.1 猪瘟
    猪瘟是我国猪场长期和主要威胁性的传染病,尽管经过多年的努力,仍然给我国猪场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急性猪瘟呈败血症变化,引起猪群极高的死亡率;目前的猪瘟多表现非典型猪瘟,引起种猪的繁殖障碍以及温和型猪瘟,通常需要通过实验室方法确诊。疫苗是防制猪瘟的主要手段,我国的猪瘟兔化弱毒疫苗在国内外应用过程中表明了其有效性。
    按照2005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兽药典第三部,目前我国猪瘟活疫苗包括细胞源(犊牛睾丸细胞苗)和兔源(大兔脾淋苗、乳兔组织苗)。
    种猪可在每次产后接种1次,也可1年3次普免。
    如果母猪接种了疫苗,商品猪可在4~5周龄首免,8~9周龄二免,只要是合格的疫苗,细胞苗与脾淋苗都可以。
    而超免(乳前免疫)由于严重干扰仔猪吸取母源抗体、哺乳仔猪免疫系统不成熟以及实际操作的困难,被证明是不可取的方法。
    猪瘟疫苗效力采用兔进行检验,细胞苗每头份含750个兔体感染量,兔源苗每头份含150个兔体感染量。由于不同品种、批次兔对猪瘟疫苗的敏感性可能存在差异,因此导致猪瘟疫苗的质量标准可能存在较大偏差,加上国内猪瘟疫苗厂家众多,质量控制标准、生产工艺、原材料控制等方面的差异也导致疫苗的效力存在差别和不稳定性。
 
8.2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PRRS)又称为蓝耳病,是目前全球养猪业面临的主要威胁,主要引起种猪的繁殖障碍以及商品猪的呼吸系统症状,强毒力的毒株会引起低免疫力猪群较高的死亡率,给猪场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病毒可通过气溶胶、带毒动物、媒介物传播。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变异程度较高,所以同源免疫效果较好,异源免疫由于疫苗毒株和田间流行毒株间交叉保护作用的不确定性在田间的使用效果存在较大差异。
    除了极个别的生物安全级别非常高的种猪场,我国猪场几乎100%为蓝耳病阳性。
    疫苗应用效果取决于疫苗毒株与流行毒株间的交叉保护作用的程度。商品化疫苗包括活苗和灭活苗,活苗的免疫力强于灭活苗,单纯应用灭活苗效果不确实。虽然接种疫苗并不能阻止感染,但是大量的研究或临床报告表明,接种疫苗能明显减轻疾病的严重程度。是否应用疫苗以及疫苗应用方案应根据各个猪场的实际情况确定。
 
8.3 伪狂犬病
    伪狂犬病病毒引起种猪繁殖障碍、新生仔猪神经症状及高死亡率,同时也是猪呼吸道病综合征的重要原发性病原之一
    伪狂犬病与蓝耳病、猪瘟等病毒性疾病在猪群中的持续存在是猪病复杂的重要原因,给我国养猪业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对于种猪场,除了经济损失外,伪狂犬病野毒阳性给品牌和贸易同样带来较大的负面影响。
    伪狂犬病病毒gE基因缺失疫苗的普遍推广,使得通过使用与之配套的gE-ELISA鉴别诊断试剂盒来区分免疫动物和野毒感染动物成为可能,也给伪狂犬病的控制与净化带来突破性进展,我国部分规模化猪场因此成为野毒阴性场。欧洲许多国家和美国已经或即将完成伪狂犬病净化项目。但是,现阶段我国各地区和猪场伪狂犬病防治力度不够、防制方案仍不完善、疫苗效力缺乏科学的评价和监测,伪狂犬病对我国猪群的威胁仍持续存在。
    gE基因缺失疫苗可有效用于伪狂犬病的控制和净化。种猪可一年进行3~4次普免,仔猪可在8~9周龄首免、11~12周龄二免,后备猪在配种前间隔3~4周免疫2次。伪狂犬病疫苗滴鼻免疫可有效增强局部免疫、降低潜伏感染的可能性,因此仔猪也可在2~3周龄滴鼻免疫、9~10周龄肌肉注射免疫。
 
8.4  细小病毒病
    细小病毒主要感染未出生胎儿,导致产生死胎,是临床上引起母猪产死胎、木乃伊胎,胚胎死亡和不孕的常见病原之一,但较少引起流产。
    细小病毒在猪群中广泛存在,也可感染公猪并经精液传播,因此,所有的后备猪在配种前建立免疫力非常关键。通常认为,自然感染细小病毒产生的免疫力非常持久,甚至可以终生存在。后备猪在配种前2~4周应免疫2次,如果在220日龄配种,可在180日龄和200日龄各免疫1次。
    优质的细小病毒疫苗免疫效果非常确实,现在欧美猪场由细小病毒引起的繁殖障碍已经非常罕见,但在我国仍呈地方流行性。为降低猪场感染压力,建议每次配种前进行加强免疫。
 
8.5  圆环病毒病
    由圆环病毒2型(PCV2)引起的系列疫病现已统称为圆环病毒病(PCV2 associated disease,PCVD)。自1991年加拿大西部首次报道由猪圆环病毒感染引起的断奶仔猪多系统衰竭综合征(PMWS)以来,由PCV2感染引起的系统综合征已给全球养猪业造成了巨大的损失,我国也不例外。PCV2引起的临床疾病包括肺炎、PMWS、先天性震颤、全身性感染、肠炎、繁殖障碍以及猪皮炎肾病综合征(PDNS)。
    目前已经有4种商品化疫苗在国外注册上市(表1),并在猪场得到应用。据相关报告,存在PCVD的猪场应用疫苗后,猪群生长成绩和经济效益明显提高。我国的相关疫苗也在研发和注册过程中。
 
8.6  支原体肺炎
    猪肺炎支原体引起的猪地方流行性肺炎是猪群最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是猪呼吸道病综合征的核心诱因,通常引起肺脏病变、日增重减少、饲料报酬降低、上市时间延长。
    猪肺炎支原体灭活苗从20世纪90年代以来在全球养猪业得到了广泛应用,显示了较高的经济性。
    疫苗有单针疫苗及双针疫苗,其免疫保护期各不相同。不同疫苗的免疫程序在不同猪场也存在差异,通常是在仔猪早期进行免疫,第1次可在第1周,2~3周后进行第2次免疫接种。由于喘气病的免疫引发细胞免疫应答,因此无法通过抗体监测评价疫苗效果。关于母源抗体干扰疫苗引发主动免疫作用的相关报告不一,但毫无疑问,双针疫苗有助于降低母源抗体的干扰作用,从而达到最大的产出投入比。
    猪肺炎支原体疫苗是控制呼吸系统疾病的有效工具,虽然不能阻止支原体感染,但是能显著减轻肺部病变、增加日增重、提高饲料报酬。在55分制计分系统中,10%的肺部病变相当于30~100千克阶段日增重减少40克,应用喘气病疫苗可从群体上将日增重减少造成的损失至少降低50%。通常情况下,如果肺组织计分有超过7%的肺部病变的话,应用支原体肺炎疫苗将具有较高的产出投入比,生产性能的改善所创造的效益将远远超过购买疫苗的投入。对于猪场来说,常规的屠宰场肺部病变检查与计分和生产性能的统计将是评价疫苗效力的最有效方法。
 
8.7  副猪嗜血杆菌病
    副猪嗜血杆菌病现已经成为蓝耳病的首要继发感染性细菌病,通常以暴发形式出现,表现为脑膜炎、关节炎和浆膜炎,急性发病会造成极高的死亡率,成为当前我国保育猪群的重要威胁。
    由于副猪嗜血杆菌病通常表现为败血症,因此抗体在保护中起重要作用。灭活疫苗的应用能显著降低猪场发病率和死亡率,减少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
    免疫程序取决于猪群的发病时间以及发病情况。如果仔猪在6周龄之前发病,可以通过免疫母猪保护仔猪,母猪经过2次基础免疫后可在每次分娩前3~4周加强免疫1次;而如果仔猪在6周龄之后发病,通常需要免疫仔猪,其原因一是主动免疫持续的时间更长,二是母源抗体的保护存在一定期限,可分别在7日龄和21日龄免疫2次。商品化疫苗包括单价和多价疫苗以及不同佐剂,田间的应用方法也存在差异。
 
8.8  大肠杆菌病
    猪群中大肠杆菌无处不在,可以引起各阶段猪发病,尤其是哺乳仔猪和断奶仔猪的肠炎,给猪场带来较大损失。疫苗使用途径为肌肉注射。由于致病性大肠杆菌可以黏附于肠黏膜引起腹泻,因此必须有肠道表面的抗体阻止病原菌的黏附作用,而常规的疫苗很难产生长期的黏膜局部免疫。
    通过给生产母猪产前接种疫苗,以产生针对病原细菌的母源抗体,哺乳仔猪的肠道黏膜由于吸收母源抗体而得到保护,但是母源抗体消失后就失去保护作用,因此大肠杆菌疫苗只能对哺乳仔猪有保护作用。
    不同疫苗的免疫程序各异,通常后备母猪在产前应免疫2次,经产母猪在每次产前再加强免疫1次。很多猪场大肠杆菌病主要发生于初产母猪,至于经产母猪是否应该接种疫苗。则应根据每个猪场的实际情况而定。
    哺乳仔猪的大肠杆菌病有时会引起较高的死亡率,甚至高达50%,因此在受影响较大的猪场,通过免疫母猪来保护仔猪从经济上考虑还是比较划算的。商品化的大肠杆菌疫苗通常是多价疫苗,包含大部分常见的致病菌株,有些疫苗还含有毒素。
 
8.9  梭菌病
    梭菌病包括由A型和C型产气荚膜梭菌引起的肠炎,诺维氏梭菌引起的母猪和大日龄猪的猝死并形成泡沫肝,还有一类是由破伤风梭菌引起的破伤风。通过给经产母猪或初产母猪产前注射多价梭菌疫苗来预防仔猪梭菌性肠炎非常有效,免疫程序与大肠杆菌疫苗类似,初产母猪产前注射2次,经产母猪每次产前加强免疫1次。另外也可在后备母猪进场时注射2次,然后在产前加强免疫1次。相对来说,梭菌病在猪场发生的比例并不太高,因此只是问题猪场才有必要免疫。
 
8.10  萎缩性鼻炎
    由支气管败血性波氏杆菌和D型多杀性巴氏杆菌引起的猪萎缩性鼻炎在猪呼吸道病综合征中的作用变得越来越重要,疾病不但会导致泪斑、鼻甲骨变形等临床症状,而且严重影响生长速度。通过屠宰场或发病猪的鼻甲骨检查可以了解疾病影响情况。
    由灭活的波氏杆菌和D型多杀性巴氏杆菌毒素组成的疫苗在防制萎缩性鼻炎中具有较高的效力,尤其在发病的早期,因此可以通过免疫母猪保护仔猪,足够的母源抗体对仔猪有较强的保护作用,但由于绝大多数疫苗都为油佐剂疫苗,使用时应小心。
    在受感染猪群,疾病的影响非常明显,生长阶段猪群的料重比会提高0.5,而且导致用药量的增加以及其他的继发感染,死亡率升高。应用高效的疫苗会使产出投入比达到20~30 : 1,免疫母猪保护仔猪将是最经济有效的策略。
 
8.11  猪丹毒
    猪丹毒由红斑丹毒丝菌引起,猪对丹毒丝菌较为易感,猪丹毒可引起不同的临床症状和病变。
    最急性病例表现为突然死亡以及败血症;
    急性型表现为皮肤菱形皮疹,同时繁殖猪群可能出现繁殖障碍,如流产或不孕;
    慢性病例表现为关节炎,同时急性心内膜炎也可引起突然死亡。
    20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初,猪丹毒与猪瘟、猪肺疫并称为中国养猪业的三大传染病,曾经给我国养猪业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随着规模化养猪和机械化养猪的发展,猪丹毒似乎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线,急性典型的临床病例在规模化猪场发生的比例越来越低,很多规模化猪场已经停止使用猪丹毒疫苗。最近的流行病学研究表明,猪丹毒的确对我国规模化猪场的影响越来越小,生长肥育猪的感染与发病已逐步消失,因此绝大多数猪场没必要接种。
 
8.12  由胞内劳森菌引起的疾病
    胞内劳森菌可引起一系列的肠道病变,包括回肠炎、肠道腺瘤病以及增生性出血性肠病(PHE)。几乎所有猪场都感染了该病原,影响肥育猪的生长,并可能导致死亡。疫苗为活的细菌,通过口服接种,能够诱导肠道局部黏膜免疫应答。
    疫苗可加到饮水中,以保证所有猪群都能够吸收,但是不能加到主管道中,因为其中的含氯消毒剂可能会杀灭细菌,但是如果加入脱脂奶粉会有保护作用,应了解疫苗的使用注意事项;
    也可在每个圈的水杯中加入疫苗,对于较小的群体,也可将疫苗直接注入口中。单次免疫后2~3周即可产生免疫力,免疫保护持续到育肥上市。由于是活菌疫苗,因此在应用疫苗前后各3天内绝对不能使用抗生素类药物。
    由于引起生长肥育猪腹泻的病原有多种,因此应对猪群进行准确的诊断。另外也可以通过血清学监测了解猪群的感染动态,从而制订出最合适的免疫方案。如果猪群确实存在胞内劳森菌并且是肠道疾病的主要致病因素的话,使用疫苗后产出投入比可达到3~5 : 1。
 
8.13  猪传染性胸膜肺炎
    胸膜肺炎通常发生于猪生长肥育阶段,是呼吸道病综合征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生长阶段使用疫苗可有效控制胸膜肺炎造成的经济损失。目前胸膜肺炎放线杆菌生物I型共有13个血清型,生物Ⅱ型有2个血清型。我国流行的主要血清型为1、3、7型。
    疫苗接种可有效控制该病对呼吸系统的影响,降低死亡率,减少经济损失。母猪可在产前40~45天免疫1次,21天后再次免疫,以后每次产前3~4周免疫1次;断奶仔猪在40~45日龄首免,60~65日龄二免;肥育猪可在进场前免疫1次,3周后再次免疫。
 
8.14 猪链球菌病
    猪链球菌病引起的危害正越来越受到重视,也一直是困扰我国养猪业的主要传染病之一。猪链球菌病是链球菌属中马链球菌兽疫亚种、停乳链球菌类马亚种、兰氏分群中D、E、Q群链球菌以及猪链球菌引起的猪病的总称。根据荚膜多糖抗原的不同,至少分为35个血清型,1型最常与14日龄仔猪发病有关,也在较大日龄猪群中出现;与猪的临床病例相关最大的是猪链球菌2型,可以引起猪的关节炎、脑膜炎、肺炎、败血症、心内膜炎、浆膜炎、流产以及脓肿;另外猪链球菌可感染人并致死,是一种重要的人畜共患病病原,不但给养猪业造成经济损失,也具有非常重要的公共卫生学意义。
    猪链球菌疫苗包括活疫苗和灭活疫苗。此外还有采用马链球菌兽疫亚种和猪链球菌2型制成的二联灭活苗,通常需要免疫2次,研究报告显示有较好的免疫保护作用。但是要生产出适应我国链球菌流行菌株的高效、安全疫苗还需进一步努力。

上一篇:(免疫)猪免疫抑制的防控技术措施 下一篇:规模化猪场粪污处理工程模式与技术定位

  相关文章  
(免疫)家畜口蹄疫疫苗应激反应及解救方法 (2012-5-1)
(免疫)猪免疫抑制的防控技术措施 (2010-11-2)
(免疫)种公猪应慎用蓝耳病疫苗 (2010-9-14)
  发 表 评 论  
您的网名:
评论内容:
  
宜春强微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敬告网友
1、本文章评论均系网友自行发布,其内容未经证实,仅代表发布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如因其言论而引发任何纠纷,由发布者本人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2、严禁利用本文章评论诽谤、攻击他人,或发表煽动性言论,否则本站将限制放行,并保留追究相关责任的权利。

关闭窗口
copyright © 2021-2030 版权所有:宜春强微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宜春强微旗下网站:畜牧水产养殖用菌官网:www.qw99cn.com   环保和水质处理菌剂官网:www.hl99cn.com  
网管邮箱:webmaster@qw99cn.com  技术业务咨询邮箱: icomming@163.com  

电话:0795-3546882  3546883(传真)  18079585500(陈)  18079586818(袁)  19979509072(唐)  18162218578(游)  邮编:336000
赣ICP备08100270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