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本站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中文繁体
 
   
     微信公众号(强微铁三角养水)
微信公众平台:强微铁三角养水
微信公众号:qwtsjys
扫描此二维码关注我们
扫描此二维码关注强微铁三角养水
     微信公众号(畜禽版)
微信公众平台:宜春强微生物畜禽版
微信公众号:qwswxq
扫描此二维码关注我们
扫描此二维码关注宜春强微生物畜禽版
     论坛登录
     网站公告
      本网站为饲用乳酸菌特别网站,专门针对高端市场(饲料厂,大型养殖场,下游微生物添加剂公司)而开发的产品及应用网站,首先推出的产品将为乳酸粪肠球菌及其复合产品(复配芽孢杆菌,酵母菌等)
     每篇文章下面的网友评论只显示5条,要想看全部评论,请点击网友评论框右上角的“更多”
     强微99系列文章点击排行
 您的位置:首页强微99系列强微99生酵剂潲水(薯渣) 》薯类作物简介
     搜索帮助 更多选项
  热门搜索: 发酵豆粕 发酵床 发酵豆渣 啤酒糟发酵 饲料配方 保健液制作 鸡粪 蛋鸡 活力优水泰 发酵潲水 潲水 豆渣 光合细菌 酒糟发酵
薯类作物简介

2010/3/14 19:22:59   文章来源:原创   作者:钟启平   浏览次数:43408
【字号:  
双击鼠标
自动滚屏
第一章:薯类作物简介
—分类、产量、应用前景—
      本章主要介绍三大薯类作物(木薯、甘薯、马铃薯)的简介、分类学、种植和产量分布概况、作物中含毒素情况及毒素的特点、脱除方法等情况。
 
第一节、木薯
一、 木薯的简介
       木薯,学名Manihor esculenta Crantz,英文名:Cassava,别名为木番薯、树薯,是世界三大薯类作物(木薯、马铃薯、甘薯)之一,是大戟科木薯属,属于多年生(热带亚热带)或一年生(温带)灌木。右图为野生木薯植株。
       木薯原产于热带美洲,全世界有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种植木薯,种植面积达到2000万公顷,并以每年2%的速度增长,全世界有6亿多人口把木薯作为生存食粮,在非洲国家,种植面积占世界产量的60%以上,亚洲种植面积占20%左右,主要分布在泰国、中国、和印度尼西亚。世界非常重视木薯的研究与开发,成立了专门的研究机构,如国际性的研究机构即木薯研究中心(CIAT)设在哥伦比亚,亚洲地区国际性木薯研究机构分别设在老挝和泰国。木薯可以作为粮食用、饲用、和工业原料使用,如木薯干、木薯粉、木薯淀粉、木薯酒精等衍生产品。
      木薯于19世纪20年代引入我国,首先在广东省高州一带栽培,随后引入海南岛,现已广泛分布于华南地区,全国栽培面积50万公顷,年产鲜薯800多万吨,以广东、广西和海南栽培最多,福建、云南次之,湖南、江西、四川和贵州等省的南部地区亦有引种试种。其中又以广西壮族自治区种植最多,年种植面积和产量均占全国的60%以上,平均亩产鲜薯量达到1300公斤,淀粉含量多在26~28%。
      木薯的初加工产品主要有木薯颗粒、木薯干片和木薯淀粉。木薯颗粒可作为动物饲料。木薯干片可作为生产淀粉、变性淀粉、葡萄糖、工业酒精、果糖、山梨醇、赖氨酸、染料、涂料、化妆品酸醋、柠檬酸、乙基酸的原料。木薯淀粉可用作食品、饮料、制药、化妆品、胶水、纺织、造纸、涂料、染料、胶合板、制糖、味精、杀菌类药物等工业产品的重要原料。工业衍生产品达到2000多种,此外,饲用方面,木薯的嫩茎枝叶还可以饲养禽、畜、鱼、蚕等动物,木薯的工业加工下脚料如木薯淀粉渣、木薯酒精渣、木薯浆水等均可以通过分解发酵的方法得以综合利用于养殖业上,特别是使用粗饲料降解剂进行木薯工业糟渣的处理,可以把之前作为废弃物排放的糟渣重新利用起来,用于喂畜禽,取得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随着木薯在工业领域的广泛使用,加之其与其它工业原料相比具有较低的成本优势,世界市场对木薯产品的需求正不断扩大。
       近年来,世界能源紧缺,发展燃料乙醇是各国的一大能源政策,其中利用种植木薯发展木薯乙醇的方案是最佳选择方案之一,因为木薯的种植可以充分利用荒地荒坡,对土质的要求不高,对肥料要求也不高,易种产量大,每产一吨燃料乙醇需要7~8吨鲜木薯,所以,木薯的种植前景非常广阔。
 
二、 木薯的分类
       木薯在植物分类学上属双子叶植物纲(Dicotyledoneae)、蔷薇亚纲  (Rosidae)、大戟目(Euphorbiales)、大戟科(Euphorbiaceae)、木薯属(Manihot)植物,属内有150多个种,其中仅木薯(Manihot esculenta crantz)为唯一的栽培种,别名木蕃薯,树薯,西班牙文名为Yuca,Tapioca 和Manioc,英文名为Cassava。木薯及其亲缘种都是低地的热带灌木,起源于热带美洲。它们的生态环境是从半干旱地区至热带雨林群丛,就原产地而言,它们限西半球从墨西哥到阿根廷和西印度群岛地带。多数氢氰酸含量高的品种分布在主要河流沿岸,而氢氰酸含量低的类型主要分布在干旱的稀树草原地区。自然跨度大,其水平分布于南北纬30度之间,垂直分布在海拔2000米以下。在地理上,木薯属种似乎有二个主要中心,一是墨西哥和中美,一是巴西东北部,西至马多格罗梭和巴拉圭的部分地区,因为这些地区大量的栽培品种与野生种形态特征相似,与其起源紧密相关,木薯栽培种被认为起源于南美巴西中部亚马逊河流域,由M.esculenta subsp.flabellifolia和 M.peruviana进化而来。而木薯的品种都是高度杂合的无性系,其亲缘种还不清楚,但有人认为岩生木薯和墨柄木薯与栽培种的形态极为相似,估计与栽培种的亲缘有关。
      本属其余的种类均为野生种,其种类颇多,形态差异很大,有近于无茎的亚灌木到茎粗25厘米,高10--12米的小乔木,也有葡萄生长,茎叶特异,可供观赏的种类,其染色体的数目均为2n=36。绝大多数野生种用插条种植不发芽,难于用茎进行无性繁殖,只能用种子繁殖,但种子的发芽率也很低,不象栽培种那样容易繁殖。野生种间也可互相杂交,后代能产生贮藏淀粉的块根,具有广泛的适应性,可为杂交育种提供抗病,低氢氰酸含量,高淀粉和高蛋白质含量的多样性的种质资源。据报导国际热带农业中心已收集保存木薯属野生种100多个,已鉴定评价了99个,其中橡胶木薯,黑柄木薯,岩生木薯,叉枝木薯,七叶木薯等二十多个野生种山已在木薯的抗病育种和品质育种中普遍利用。
       据形态学的证据表明,木薯是从巴西东北部至墨西哥的广泛地区被驯化为栽培种的,美洲被发现以后,木薯才被传到其他国家。考古学和形态学的研究,证明巴西、秘鲁等南美国家已在4000多年前开始栽培木薯,16世纪初已开始了木薯制作面包,18世纪初开始用木薯提炼精粉,到1792年巴西已开始了木薯的出口贸易。美国1860年开始引入木薯在佛罗里达栽培,于1895年开始建立大规模的淀粉制造工业。现在美洲热带地区普遍栽培,在巴西北纬33度,年平均温度17度的地方都有栽培。至1989年全美洲栽培木薯的面积为257.2万公顷,占世界木薯栽培面积的17.2%,总产3084.3吨占世界产量的20.9%。
       1588年葡萄牙人从巴西把木薯带到非洲西海岸,开始在几内亚湾和刚果河盆地栽培,到了18世纪中叶人们又把木薯引进马达加斯加和非洲东海岸,于十九世纪中叶才逐渐扩展开来,现已分布到非洲南北纬15度的广阔地区。有不少非洲国家木薯是主要的粮食作物,例如在尼日利亚,木薯是主要的两大粮食作物之一,在扎伊尔约30%的耕地面积用于栽培木薯。现在非洲木薯的栽培面积为834.6万公顷,占世界栽培面积的55.7%,但产量低,只占世界产量的42.1%。非洲国家生产的木薯,主要用作粮食消耗,很少进行出口贸易。
        18世纪西班牙商人把木薯引进印度栽培,在同一时期印度尼西亚引入毛里求斯,表明木薯是1740年以前传入亚洲的,到1786年木薯被引进斯里兰卡,此后木薯又从印尼传入马来西亚等东南国家,目前亚洲热带地区各国均有栽培,是这个地区的十大作物之一。1989年亚洲木薯的栽培面积为405.3万公顷,占世界木薯栽培面积的27%,单产13。4%公顷,总产5437。8万吨,占世界木薯产量的36。9%。在斯里兰卡,木薯占块根块茎作物栽培面积和70—80%,占耕地面积的5%。印度、泰国和印度尼西亚是亚洲主要生产木薯的国家,也是世界十大木薯生产国之一,印尼和印度生产的木薯主要作物粮食,泰国和其他亚洲国家木薯产品主要供出口和作饲料。泰国是世界最大的木薯出口国,每年出口600—800万吨,仅次于大米的出口量。
       根据木薯的外形色泽和理化性质进行分类如下:
①、根据叶片形态可划分为细叶型和阔叶型,以中间裂片宽长比为标准,中间裂片宽长比为1︰5以上者,属细叶型品种,1︰5以下者为阔叶型品种。
②、根据块根中氢氰酸含量不同可划分为甜品种和苦品种等类型。国际上主要是根据块根中氢氰酸含量的多少来划分木薯种类的,一般每100克块根中氢氰酸含量在5毫克以上者为苦品种,反之为甜品种。多数氢氰酸含量高的苦品种分布在河流沿岸,而氢氰酸含量低的甜品种类型分布在干旱的稀树草原地区。
③、根据木薯茎表皮色泽,可分为青茎种和红茎种。
④、根据木薯的经济利用价值,可区分为栽培种和野生种。
 
三、木薯主要生产国的产量分布
      在世界主要木薯生产国中,超过100万公顷种植面积的生产国有:尼日利亚、巴西、刚果、印度尼西亚、泰国和莫桑比克等。
其中印度尼西亚和泰国是亚洲最大的木薯生产国,种植面积占亚洲的60%以上,中国与越南产量相当,年产量均在600~800万吨左右,木薯生长到 10-12个月的时候即可收获,其根茎的平均产量为每公顷10-25吨(鲜重),具体取决于肥料的施用情况和种植技术。
尼日利亚是世界上最大木薯生产国,2004年总产量达到380亿公斤,约占世界总产量的19%,占非洲的34%;巴西的产量位居世界第二,2005年产量为270亿公斤,约占世界总产量的13%;印度尼西亚是世界第三,2004年产量为194.6亿公斤,占世界总产量的8.35%;泰国位居第四,2004 年产量为214亿公斤,占亚洲的35%,占世界的10%,中国2004年产量为42亿公斤,只占世界的2.1%。
据世界粮农组织(FAO)统计,2002—2003年全世界的木薯产量达到1.84亿吨,其中非洲产量9900万吨。尼日利亚年产木薯3300万吨,是最大的木薯生产国,其次是巴西、泰国、印度尼西亚和刚果(金)。贝宁的木薯年产量超过300万吨。在非洲,人年均消费木薯82公斤。
国际市场上木薯产品的进出口贸易近年出现下降,年均600—700万吨,主要用于动物饲料。中国连续两年超过欧盟成为世界最大木薯进口国,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日本、韩国是继中国和欧盟之后的主要木薯进口国。泰国的木薯出口持续保持世界第一,使其它木薯生产国遥不可及。
 
四、广西壮族自治区木薯种植概况
广西是中国最大的木薯种植基地,木薯面积、产量及木薯淀粉产量均占中国总量的60%以上。木薯年种植面积25.06万公顷,产量149.21万吨(干片)。主产区分布在武鸣、合浦、岑溪、桂平、平南、藤县、鹿寨、扶绥、崇左等县。马铃薯种植面积3.48万公顷,总产量51万吨。主产区分布在钦州、玉林、贵港、来宾等市。
①、发展现状
广西壮族自治区是全国最大的木薯产区,面积和产量均居全国首位,常年种植面积为270千公顷,年产鲜薯400万吨以上,均占全国60%以上,品种更新加快,单产不断提高;淀粉和酒精深加工已形成较好基础,淀粉年产量近30万吨,约占全国的70%;木薯酒精年产量约8万吨,产值2.5亿元;变性淀粉年产量约6万吨,占全国总量的15%;山梨醇产量4.5万吨,占全国年总产量的30%,变性淀粉及山梨醇产量多年来一直位居全国第一。
②、优势区域
根据木薯适应性强的生长特性和加工产业分布,优势布局主要包括武鸣、邕宁、宾阳、横县、扶绥、江州、大新、龙州、宁明、凭祥、合浦、钦南、钦北、灵山、浦北、港北、覃塘、平南、桂平、博白、苍梧、岑溪、藤县、右江、田东、平果、巴马、隆安28个县(市、区)。
③、主攻方向
主攻高产、高淀粉的木薯良种繁育和推广,提高良种覆盖率,搞好品种搭配,延长收获期,提高产量和品质,确保优质原料供应;加快发展木薯酒精,满足环保能源的巨大市场需求,做大做强变性淀粉和山梨醇加工业,保持全国领先地位;加大出口力度,开拓国际市场。
④、据广西壮族自治区发改委,根据国家能源战略部署,国家已将广西确定为第一个以木薯为原料,生产燃料乙醇和推广车用乙醇汽油的试点区域。
第一期年产20万吨燃料乙醇项目将于12月初投产,届时,广西将进入推广使用车用乙醇汽油阶段。为此,广西拟立法推广使用车用乙醇汽油。不久的将来,广西推广使用车用乙醇汽油的试点区内将停止销售普通汽油,而改为销售质优价廉的新型清洁环保燃料——车用乙醇汽油。
广西是中国最大的木薯种植基地,目前广西种植木薯面积达600万亩。按照目前的种植和价格水平测算,一个年产20万吨木薯燃料乙醇项目,需干木薯约60万吨,配套木薯种植土地约40万亩,可以直接带动农民增收近2亿元。
2008年2月底,广西将基本实现车用乙醇汽油替代其他汽油(军队特需、国家和特种储备用油除外),原来销售90#、93#、97#车用无铅汽油改为销售90#、93#、97#车用乙醇汽油,并形成燃料乙醇生产和车用乙醇汽油调配、运输、销售、使用的良性循环机制。
 
第二节、甘薯
一、 甘薯的简介
我国是世界第一大甘薯生产国,甘薯产量达到年产量超过1亿吨,(甘薯藤产量也达到10000万吨以上),占世界总产量的80%,种植面积已达到1.3亿亩之多,加上由于甘薯在我国大江南北都比较适应种植,适应性较强,所以,发展前景也比较广阔,产量也相对较大。甘薯是块根作物,用途很广,可以做粮食、饲料和工业原料作物,种植于世界上100多个国家。在世界粮食生产中甘薯总产排列第七位。据联合国粮农组织统计,2002年世界甘薯总种植面积为976.5万公顷,总产量为1.36亿吨,平均鲜薯单产13.9吨/公顷。我国的甘薯种植总面积和总产量分别占世界的62% 和84%,平均鲜薯单产19.0 吨/公顷。
甘薯主要用途目前是以提取淀粉及其工业衍生产品、养殖业用饲料原料、生产粉丝、鲜食、酿酒、燃料乙醇、薯粉烹饪等为主。甘薯的营养成分如胡萝卜素、维生素 B1、B2、 C和铁、钙等矿物质的含量都高于大米和小麦粉。非洲、亚洲的部分国家以此作主食;此外还可制作粉丝、糕点、果酱等食品。工业加工以鲜薯或薯干提取淀粉,广泛用于纺织、造纸、医药等工业。甘薯淀粉的水解产品有糊精、饴糖、果糖、葡萄糖等。酿造工业用曲霉菌发酵使淀粉糖化,生产酒精、白酒、柠檬酸、乳酸、味精、丁醇、丙酮等。根、茎、叶可加工成青饲料或发酵饲料,营养成分比一般饲料高3~4倍;也可用鲜薯、茎叶、薯干配合其他农副产品制成混合饲料。
甘薯原产中南美洲热带地区,如秘鲁、厄瓜多尔一带。引入我国的栽培历史仅有400余年,因其高产适应性广很快传播到全国大部分地区。甘薯在北京、河北等称白薯;河南、山西、陕西、湖北、江西等称红薯;山东和东北地区等称地瓜;江苏、安徽等称山芋、红芋、白芋;浙江、福建、广东、广西、海南、台湾等称番薯、番苕;西南地区称红苕。甘薯既是食粮,也是饲料和淀粉工业原料,茎尖、嫩叶、叶柄还可蔬菜鲜食。甘薯在我国面积和总产量仅次于水稻、小麦和玉米,在农业生产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常年种植的一般有7000余万亩,占世界甘薯种植总面积80%。随着城乡居民生活水平提高,甘薯作为粮食的比例减少而主要用做副食品,尤其作为工业原料的比重增加,现已由粮食作物转变为饲料和经济作物。种植面积最大的四川省靠甘薯带动了养殖业发展,生猪产量占全国之首,其中甘薯转化效益非常显著。在同等生产条件下,甘薯产量高于谷类作物,而且稳产。它根系发达,茎蔓再生不定根的能力很强,尤其生长中后期即便土壤含水量仅4%~5%,植株仍可生长,表现出很强的抗旱能力。如河北省邯郸地区新垦土壤贫瘠沙荒地的栽植甘薯仍亩产1500公斤。又如江苏省徐州甘薯研究中心在沿海滩涂含盐量0.5%的盐渍荒地上试验,亩产亦达 1500公斤。因此,甘薯可作为先锋作物栽植在旱、瘠、盐碱的垦荒地上。甘薯生长期间施用农药很少,尤其地下块根很少受到污染,可称为无公害的绿色食品加以利用。
 
二、 甘薯的分类
甘薯在植物分类学上属于旋花科,甘薯属,甘薯种。是蔓生性多年生草本植物。在热带地区,四季常绿,开花结果,多年不死。在温带地区,茎叶遭遇霜冻会枯死,被认为是一年生植物。甘薯可用种子繁殖,但生产上一般不用,生产上大都采用薯块育苗,即从苗床取苗或从苗圃和大田剪截茎蔓栽插繁殖。供人们食用和加工的是甘薯的块根,即贮藏根。由于甘薯具有高产,稳产,适应性广,抗逆性强,营养丰富,医疗保健等特点。近年在结构调整中,成为人们青睐的品种之一。
【药名】甘薯
【别名】甘薯、山薯、甜薯、白薯、番薯、红苕、地瓜、山芋、土瓜、红土瓜
【英文名】rhizome of Edible Yam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Dioscorea esculenta(Lour.) Burkill[Oncus esculentus Lour.]
 
三、 甘薯的种植分布
甘薯原产于南美的秘鲁、厄瓜多尔、墨西哥一带,因其具有适应性广、繁殖力强、栽培简便、高产稳收、营养丰富、用途广泛等特点,全世界有111个国家或地区种植红薯,其中有101个属于发展中国家。欧洲第一批红薯是由哥伦布于1492年带回,然后经葡萄牙人传入非洲,并由太平洋群岛传入亚洲。红薯最初引入我国是在明朝万历年间,当时福建华侨陈振龙常到吕宋(现今菲律宾)经商,发现吕宋出产的红薯产量最高,于是他就耐心地向当地农民学习种植之法。后来经过陈氏家族的推广,红薯在全国普遍栽种。其主要产区位于北纬40°以南。目前红薯在世界粮食生产中总产排列为第7位,预计21世纪它将上升为世界上第五大食物。世界红薯总种植面积近年稳定在940万公顷左右,总产量约为13000万吨。其中,亚洲是世界上最主要的红薯产区,其种植面积和总产量分别为世界的80% 和90%以上。
   中国的红薯栽培已有400多年的历史。据史料记载,红薯的栽培分布很广,南起南海诸岛,北至内蒙古,西北达陕西、陇南和新疆一带,东北经辽宁、吉林延展到黑龙江南部,西南抵藏南和云贵高原。四川盆地、黄淮海、长江流域和东南沿海各省是我国红薯主产区。
目前,我国的红薯总种植面积保持在620万公顷左右,总产量稳定在1亿吨以上,分别占全世界的70%和80%。我国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红薯生产国。在全国的农作物主产中,红薯仅次于水稻、小麦和玉米,居第4位。
甘薯在中国分布很广,以淮海平原、长江流域和东南沿海各省最多。全国分为5个薯区:①北方春薯区。包括辽宁、吉林、河北、陕西北部等地,该区无霜期短,低温来临早,多栽种春薯。②黄淮流域春夏薯区。属季风暖温带气候,栽种春夏薯均较适宜,种植面积约占全国总面积的40%。③长江流域夏薯区。除青海和川西北高原以外的整个长江流域。④南方夏秋薯区。北回归线以北,长江流域以南,除种植夏薯外,部分地区还种植秋薯。⑤南方秋冬薯区。北回归线以南的沿海陆地和台湾等岛屿属热带湿润气候,夏季高温,日夜温差小,主要种植秋、冬薯。
中国各薯区的种植制度不尽相同。北方春薯区一年一熟,常与玉米、大豆、马铃薯等轮作。春夏薯区的春薯在冬闲地春栽,夏薯在麦类、豌豆、油菜等冬季作物收获后栽插,以二年三熟为主。长江流域夏薯区甘薯大多分布在丘陵山地,夏薯在麦类、豆类收获后栽插,以一年二熟最为普遍。其他夏秋薯及秋冬薯区,甘薯与水稻的轮作制中,早稻、秋薯一年二熟占一定比重。旱地的二年四熟制中,夏、秋薯各占一熟。北回归线以南地区,四季皆可种甘薯,秋、冬薯比重大。旱地以大豆、花生与秋薯轮作;水田以冬薯、早稻、晚稻或冬薯、晚秧田、晚稻两种复种方式较为普遍。
 
第三节、马铃薯
一、 马铃薯的简介
我国是世界最大的马铃薯生产国,种植面积7500万亩,年产量7000万吨,年产马铃薯渣也达到了500多万吨,并正在逐年增加,由马铃薯衍生的工业产品达到2300多种,各项马铃薯产业均居世界前列。马铃薯主要用途还是以鲜食用为主,同时以提取淀粉及其工业衍生产品、养殖业用饲料原料、生产粉丝、鲜食、酿酒、燃料乙醇、薯粉。工业加工以其提取淀粉后的衍生品为主,广泛用于纺织、造纸、医药等工业。发酵工业用曲霉菌发酵使淀粉糖化,生产酒精、白酒、柠檬酸、乳酸、味精、丁醇、丙酮等。根、茎、叶可通过脱毒加工成青饲料或发酵饲料,营养成分比一般饲料高3~4倍
马铃薯鲜薯可供烧煮作粮食或蔬菜。但鲜薯块茎体积大,含水量高,运输和长期贮藏有困难。为此,世界各国十分注意生产马铃薯的加工食品,如法式冻炸条、炸片、速溶全粉、淀粉以及花样繁多的糕点、蛋卷等,为数达 100多种。马铃薯的鲜茎叶通过青贮,可作饲料,但其中含龙葵碱,须防止引起牲畜中毒。中国一些地区利用马铃薯茎叶做绿肥,其肥效与紫云英相似。
马铃薯的赖氨酸含量较高,且易被人体吸收利用。脂肪含量为千分之一左右。矿物质比一般谷类粮食作物高一至二倍,含磷尤其丰富。在有机酸中,以含柠檬酸最多,苹果酸次之,其次有草酸、乳酸等。马铃薯是含维生素种类和数量非常丰富的作物,特别是维生素C,每百克鲜薯,含量高达20至40毫克,一个成年人每天食用半斤鲜薯,即可满足需要。马铃薯是一种粮饲菜兼用的作物,营养成份齐全,在欧洲被称为第二面包作物,由于营养价值高,马铃薯食品已成为目前的一种消费时尚。
马铃薯(Solanum tuberosum;potato)是茄科茄属植物,多年生草本,但作一年生或一年两季栽培。地下块茎呈圆、卵、椭圆等形,有芽眼,皮红、黄、白或紫色,可食用。在中国各地,马铃薯的称呼又有不同,东北称土豆、华北称山药蛋、西北称洋芋、江浙一带称洋番芋,广东及香港称之为薯仔。
马铃薯是目前世界上除了谷物以外,用作人类主食的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主要食用其地下块茎。在全世界广泛种植,并被培养出了数千个品种。对土壤的适应性很强,但对气候要求凉、冷、燥,在湿热地区虽然也能生长,不过一代以后品种就会退化,需要经常从寒冷地区引进新的马铃薯种。
 
二、马铃薯的分类
马铃薯属被子植物门 Magnoliophyta,双子叶植物纲 Magnoliopsida,茄目 Solanales,茄科 Solanaceae,茄属 Solanum,马铃薯种 S. tuberosum。
马铃薯的名称有很多:拉丁语学名:Solanum tuberosum;英文名字: potato;别名: 土豆、洋芋、山药、山药蛋、地蛋、馍馍蛋、薯仔(香港、广州人的惯称)等;意大利—地豆;法国—地苹果;德国—地梨;美国—爱尔兰豆薯;俄国—荷兰薯。
 
三、马铃薯的种植与分布
茄科茄属一年生草本。根据马铃薯的来源、性味和形态,人们给马铃薯取了许多有趣的名字,例如:意大利人叫地豆,法国人叫地萍果,德国人叫地梨,美国人叫爱尔兰豆薯,俄国人叫荷兰薯;我国云南、贵州一带称芋或洋山芋,广西叫番鬼慈薯,山西叫山药蛋,东北各省多称土豆。又称土豆、洋芋、洋山芋、山药、山药蛋、馍馍蛋、薯仔(香港、广州人的惯称)等。鉴于名字的混乱,植物学家才给它取了个世界通用的学名——马铃薯。块茎可供食用,是重要的粮食、蔬菜兼用作物。有的学者认为马铃薯共有 7个栽培种,主要分布在南美洲的安第斯山脉及其附近沿海一带的温带和亚热带地区。最重要的马铃薯栽培种是四倍体种。四倍体栽培种马铃薯向世界各地传播,最初是于 1570年从南美的哥伦比亚将短日照类型引入欧洲的西班牙,经人工选择,成为长日照类型;后又传播到亚洲、北美、非洲南部和澳大利亚等地。马铃薯传入我国只有一百多年的历史。据说是华侨从东南亚一带引进的。主要在我国的东北、内蒙、华北和云贵等气候较凉的地区种植,现在我国马铃薯种植面积居世界第二位。马铃薯产量高,营养丰富,对环境的适应性较强,现已遍布世界各地,热带和亚热带国家甚至在冬季或凉爽季节也可栽培并获得较高产量。世界马铃薯主要生产国有前苏联、波兰、中国、美国。中国马铃薯的主产区是西南山区、西北、内蒙古和东北地区。其中以西南山区的播种面积最大,约占全国总面积的1/3。山东滕州是中国农业部命名的“中国马铃薯之乡” 黑龙江省则是全国最大的马铃薯种植基地。洞口县位于雪峰山盆地,气候温和湿润,昼夜温差大,环境无污染,生态条件相当好,由于雨多、雾多、气温较低特别适宜马铃薯的发展,生产高产,优质、无毒的马铃薯。马铃薯个体均匀、病虫害少、淀粉含量高、味正、个大、皮薄、色鲜,马铃薯食品香甜可口。
马铃薯在安第斯地区作为食物消费已有大约8000年的历史。在西班牙人于十六世纪将其带到欧洲后,它在全球迅速传播:如今马铃薯的种植面积估计为19.5 万平方公里,从中国的云南高原和印度的亚热带低地,到爪哇的赤道高地和乌克兰的大草原。就纯粹的收获量来讲,廉价的马铃薯是世界第四大粮食作物,2006 年的产量超过3.15亿吨。
世界马铃薯的产量在过去的十年间一直以每年4.5%的速度增长,超过特别是亚洲发展中国家许多其他粮食商品产量的增长。尽管欧洲的马铃薯消费量下降,但它在发展中国家的消费量已经增加,从1961-1963年的人均不足10公斤增加到2002-2003年的人均21公斤。虽然发展中国家的马铃薯消费量依然比欧洲(93公斤/年)低很多,所有的证据都表明,它在未来将有强劲的增长。
 
第四节、三大薯类作物概况表
三大薯类作物在我国的概况表如下:
名称
木薯
甘薯
马铃薯
种植面积
750万亩
1.3亿亩
7500万亩
年产量
800万吨
1亿吨
7000万吨
平均亩产量
1300千克
1260千克
970千克
亩产藤叶
780千克
1000千克
800千克
亩产茎干
780千克
 
 
主要分布情况
华南地区
全国均有
全国均有
主要毒素
亚麻苦甙次生的氢氰酸
 
龙葵素
毒素含量
甜品种:6~30mg/kg。
苦味品种:50~245mg/kg。
霉变甘薯中含有黑斑病毒素
40~140mg/kg龙葵素(Solanen)主要存在于叶茎花中;
抗营养因子
果胶0.5%,一些品种含有脂肪氧化酶,影响家禽着色。
果胶3.36~5%,含有少量胰蛋白酶抑制因子。
块根中含有果胶0.58%、皮中4.15%;另外含有少量胰蛋白酶抑制因子
年产薯渣量
湿渣约400万吨
湿渣3000万吨
湿渣2000万吨
年产薯藤或叶
叶500万吨
藤叶1亿吨
藤叶7000万吨

 


上一篇:(视频)薯渣发酵操作技术视频 下一篇:薯类作物的毒素成分和抗营养因子

  相关文章  
新鲜的红薯和啤酒糟如何搭配发酵代替全价饲料喂猪养猪降低成本 (2023-9-19)
新鲜的红薯如何利用来喂猪呢? (2023-4-16)
发酵薯渣实践中养殖户的提问16(不断更新)红薯淀粉渣如何用 (2019-5-15)
发酵薯渣实践中养殖户的提问15(不断更新)山芋渣如何用 (2017-9-25)
马铃薯渣特别是干的渣要如何和豆渣一起发酵?东北地区发酵饲料怕不怕冻?... (2016-11-30)
[推荐]全价酵素1号短时间发酵糟渣类全价饲料并100%饲喂技术 (2016-10-29)
发酵薯渣实践中养殖户的提问13(不断更新) (2015-9-1)
红薯渣和豆渣配合发酵,能量够不够,蛋白够吗?如何配制喂猪的配方,想低... (2015-2-3)
酒精木薯渣如何发酵,搭配啤酒糟又如何搭配发酵?为什么要和麦麸或米糠一... (2014-12-7)
薯渣搭配啤酒糟正好能量蛋白互补,这样发酵最好?马铃薯,马尾松,蚕豆糠... (2014-9-17)
有大量的番薯藤和红薯叶以及红薯块怎么来制作颗粒发酵饲料,木薯酒精渣又... (2014-5-23)
木薯干粉和木薯渣如何利用来喂鸡喂牛?加以加尿素一起发酵吗?发霉发黑的... (2013-11-29)
发酵薯渣实践中养殖户的提问7(不断更新) (2012-9-10)
木薯渣发酵处理前后的营养成份变化 (2012-5-17)
木薯渣发酵处理前后的营养成份变化 (2012-5-17)
发酵薯渣实践中养殖户的提问6(不断更新) (2012-2-20)
发酵薯渣实践中养殖户的提问5(不断更新) (2011-10-10)
发酵薯渣实践中养殖户的提问4(不断更新) (2011-6-1)
发酵薯渣实践中养殖户的提问3(不断更新) (2011-1-17)
新鲜薯类块根直接发酵饲用技术 (2010-12-17)
新鲜薯类块根直接发酵饲用技术 (2010-12-17)
发酵薯渣实践中养殖户的提问2(不断更新) (2010-11-28)
发酵薯渣实践中养殖户的提问1(不断更新) (2010-11-13)
(视频)薯渣发酵操作技术视频 (2010-6-13)
(视频)薯渣发酵操作技术视频 (2010-6-13)
薯类作物简介 (2010-3-14)
薯类作物的毒素成分和抗营养因子 (2010-3-5)
薯类作物的毒素成分和抗营养因子 (2010-3-5)
木薯作物的饲用营养价值 (2010-3-5)
木薯作物的饲用营养价值 (2010-3-5)
  发 表 评 论  
您的网名:
评论内容:
  
宜春强微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敬告网友
1、本文章评论均系网友自行发布,其内容未经证实,仅代表发布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如因其言论而引发任何纠纷,由发布者本人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2、严禁利用本文章评论诽谤、攻击他人,或发表煽动性言论,否则本站将限制放行,并保留追究相关责任的权利。

关闭窗口
copyright © 2021-2030 版权所有:宜春强微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宜春强微旗下网站:畜牧水产养殖用菌官网:www.qw99cn.com   环保和水质处理菌剂官网:www.hl99cn.com  
网管邮箱:webmaster@qw99cn.com  技术业务咨询邮箱: icomming@163.com  

电话:0795-3546882  3546883(传真)  18079585500(陈)  18079586818(袁)  19979509072(唐)  18162218578(游)  邮编:336000
赣ICP备08100270号-2